概述
病因
1.遗传易感性
(1)遗传因素:大量资料表明,Crohn病与遗传因素有关。研究发现单卵发育的孪生子之间患Crohn病的一致性比率明显升高,为67%,而双合子的孪生子,其一致性比率仅为8%。同时发现Crohn病患者与配偶之间表现为不一致性,且与普通人群无差别。以上表明本病有家族聚集性。另有报道,犹太人与非犹太人相比,犹太人家族中此病的发病率高,并发现主要是那些阿斯肯纳兹(Ash Kenazi)人种。对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阿斯肯纳兹人的调查,其Crohn病的发病率高于那些同一地区居住的非...[详细]
发病机制
2.大体病理 早期病变呈口疮样小溃疡,大小不等。最小者如针尖,伴有出血;较大者边界清楚浅表,底为白色。手术切除时如遗漏小的病变,可从该处复发。典型溃疡呈纵行或匐行性,不连续,大小不等。
鹅卵石样改变约在1/4病例中存在。
肠壁增厚...[详细]
临床表现
1.消化道症状 表现为腹痛、腹泻、腹部肿块、腹胀、恶心、呕吐、血便等。约80%以上的病人以腹痛为起始病症,发病较急,一般腹痛位于脐周和右下腹,为间歇性的阵发性疼痛,有时可累及全腹;约80%...[详细]
并发症
2.瘘管形成 病变侵及肌层及浆膜层,如进一步发展,与另一小肠肠段、结肠或邻近的内脏粘连穿透则形成内瘘。如瘘管通向膀胱、阴道,则尿道及阴道中排出肠内容物。肠瘘管可无症状或大量的腹泻(这取决于消化道中的流通量)。瘘管可向外延伸至皮肤,称为外瘘。往往发生于术后吻合口,也可能发生于无手术患者,常在肛门周围,偶尔在鼠蹊部或腰部出现。外瘘说明有广泛的...[详细]
实验室检查
其他辅助检查
...[详细]
诊断
1.术后病理确诊标准 必须具备显微镜下5项特点中4项方可确诊:
(1)节段性全壁炎。
(2)裂隙状溃疡。
(3)黏膜下层高度增宽(水肿、淋巴管、血管扩张等所致)。
(4)淋巴细胞聚集。
(5)结节病样肉芽肿(非干酪性上皮样肉芽肿),并且肠壁及肠系膜淋巴结无干酪样坏死。
2.临床诊断标准 目前尚不统一。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,符合以下情况者应考虑小肠Crohn病:小肠节段性慢性炎症表现,X线钡剂造影有典型的Crohn病征象或病理组织(包括活检取材或手术取材)有肉芽肿,中心无...[详细]
治疗
1.非手术治疗 包括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,营养支持治疗,药物治疗和对症处理。
(1)药物治疗:于急性活动期适当用药,可有控制炎症缓解症状,改善全身状况的作用;在采用外科治疗时,可为手术创造条件。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3类:
①抗菌药物: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即柳氮磺吡啶(SASP)...[详细]
预后
本病有自行缓解的可能,尤其是轻、中型者。据报道安慰剂对照研究,随诊4个月自行缓解率为30%;1年、2年病情稳定者分别为20%和10%。在缓解的病人中,继续应用安慰剂,其1年和2年后病情仍稳定者分别为70%和50%。因此,在评价药物疗效时,应考虑本病自行缓解的因素。但需强调为较好地控制和稳定病情药物治疗的作用绝不可忽视。
Crohn病经内、外科治疗,多数病人虽可获得病情缓解和稳定并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,切除病变组(经长期随诊,临...[详细]